今天,在“2025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”上,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正式成立,标志着上海在构建整合型、高品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回溯上海市级专科联盟的建设征程,自2021年申康中心系统推进“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”建设以来,始终以“专科自治”为核心,围绕规范核心病种质量、推广专科新技术、联动临床与基础研究三大主线,已成功培育5批次共38个覆盖全临床学科与关键平台学科的专科联盟,其中8个实现市级医院全覆盖,为打造“国内领先、国际有影响力”的专科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此次启动的精神专科联盟,作为第4批获批的重要力量,既是对这一成熟建设模式的传承与延伸,更是对新时代社会公众对“有温度、高品质”精神卫生服务迫切需求的精准回应。
本次成立的精神专科联盟汇聚了沪上11家三级医院的精锐力量。联盟成员中,既有数十年深耕精神卫生领域的“老字号”,也囊括了在特色亚专科领域锐意进取的“新力量”,共同构成了从重症精神障碍诊疗到心理行为干预的完整专业谱系。他们是市精神卫生中心、同济医院、市一医院、市六医院、瑞金医院、仁济医院、中山医院、华山医院、市十医院、肿瘤医院、儿科医院。
精神专科联盟采用双盟主制,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市同济医院共同担任。这一“强强联合”的模式,旨在通过优势互补与协同理念,有效打破学科壁垒,疏通资源堵点,激发联盟平台的整合效能,让每一份专业力量都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。
面向未来,精神专科联盟将严格遵循市级专科联盟建设核心要求,以“三个聚力”为主线:
一是聚力核心病种规范化诊疗。联合11家成员单位,系统梳理精神分裂症、抑郁症等重点病种的临床路径,构建可采集、可分析、可评价的质量安全指标体系,筑牢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管理的“上海标准”。
二是聚力专科新技术推广应用。搭建联盟内新技术评估与临床转化平台,推动神经调控、数字医疗等创新疗法科学、规范、高效落地,让前沿成果更快、更广地惠及广大患者。
三是聚力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。依托多中心、多学科协作优势,联合开展重点疾病病因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,致力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“上海方案”与专家共识,持续提升上海精神专科的学术引领力与话语权。
“建立全市范围的精神专科联盟,其战略意义远超一般医学专科,”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坦言,这是对长期以来资源分布不均、社会认知不足、康复支持薄弱等系统性挑战的深度回应。
对患者及家庭而言,联盟通过构建覆盖全周期的服务网络,推动优质资源高效共享。如,借助远程诊疗与双向转诊机制,患者可突破机构壁垒获得连续性服务;通过医院-社区-家庭协同管理模式,实现从急性期干预到稳定期康复的全流程管理,让市民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优质、便捷的精神卫生服务。
作为联盟主要发起单位之一,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秉持“共建、共享、共赢”理念,与同济医院携手,积极履行“引领者”与“服务者”双重职责,牵头制定联盟发展规划与技术标准,全面开放经验与资源,全力构建人才共享、技术互通、数据协同的发展平台,推动11家成员单位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。
“我们期待,在市政府、市卫健委及申康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,在11家联盟单位的同心协力下,上海市级医院精神专科联盟必将成为推动上海精神专科能力提升的‘加速器’和守护市民精神健康的坚实‘护城河’,为上海打造‘国内顶尖、国际知名’的精神专科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肖俊杰表示。
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